服务热线:0411-39553083
首页
公司简介
新闻中心
产品服务
解决方案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
INFORMATION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国Ⅳ柴油车排放标准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发布人:zhengyuan  发布时间:2016-1-19 15:54:53  浏览2745次 字体大小:

“歇息”两年 国Ⅳ柴油车排放标准2013年7月1日起实施
主流厂家早有准备,经销商准备不足盼望实施时间再推迟   

    原定于2012年实施的国Ⅳ柴油车排放标准两度推迟,终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超过两年的喘息期,让重型卡车行业近期的市场表现略好于预期,尽管如此,仍有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为代表的行业人士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实施国Ⅳ使汽车业面临两难。”同时,南都记者在采访东莞等珠三角重卡经销商时,也听到不少期待政策延迟实施的声音。

    两年政策喘息期结束

    据悉,即将实施的国Ⅳ柴油车排放标准是由环保部颁布实施的。根据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Ⅳ标准的要求。该标准于2009年6月12日颁布,原定于2010年1月1日实施,后因技术原因推迟至今年7月1日。

    中国机动车排放标准起步较晚,受油品质量和发动机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机动车排放标准颁布之后一般都不能立即生效实施,因此排放及油品标准的颁布时间与正式实施的时间跨度较大。近两年的喘息期,也令重卡行业的销量表现略超市场预期。以中汽协公布的5月重卡销量数据来看,当月重卡共销售各类车辆7 .7万辆,较去年同期的5 .6万辆增长了37 .9%。银河证券等券商纷纷做出乐观预期,称“关注重卡二季度弹性创造的投资机遇”。

    事实上,今年由于春节前低库存和国Ⅳ切换预期,导致今年第二季度补库存空间较好,整个二季度批发销量数据连续3个月超市场预期。

    坊间盼望再度推迟实施

    即便如此,记者采访获悉,广东省的重卡经销商们似乎并未准备好,反倒有更多经销商期待这一政策再度推迟实施。

    在广州、东莞皆有商用车销售的张姓人士告诉记者他的推测,虽然实施国Ⅳ标准只是发动机添尿素,加之这一政策实施已经几度推迟,所以实施速度或将放缓。东莞市飞戈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称,在广东省内,一般都会率先在广州、深圳等地实施新标准,东莞的实施时间或将靠后。

    事实上,在不久前举行的6月份中汽协信息发布会上,身为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董扬曾表示其对于实施重型柴油车国Ⅳ标准的担忧。董扬的忧虑主要基于以下的判断:提升到国Ⅳ标准,脱硝剂或将不足,虽然企业说能够生产,但从实现生产工艺到使用的距离太长,缺少落实措施,“如果实行国Ⅳ柴油以后脱硝剂供给不足,车出现损坏怎么办?消费者告我们怎么办?执法部门路上扣车怎么办?”

    根据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通知显示,2013年7月1日起新申报的重型柴油机产品必须符合国Ⅳ标准,但通知并未提及此前生产的国Ⅲ发动机如何处理。国Ⅲ发动机向国Ⅳ发动机过渡或许尚需一定时间,这也印证了董扬上述观点。

    除了脱硝剂的供应量以外,国Ⅳ柴油普及的监管问题也令董扬担忧。他表示,车用燃料油有20%多是民营炼油和燃料油,还有进口油,这些燃油怎么达到标准是个重大的监管问题。

    董扬还道出了另一重尴尬:他认为不实行国Ⅳ标准对汽车业来说也存在巨大问题。“现在从汽车行业而言,推迟实施国Ⅳ标准有重大问题,因为我们准备好了,如果不能提升到国Ⅳ标准,这不仅影响技术进步,也影响零部件供应商的积极性。”董扬说。 
    
     [忧虑]

    或有车企投机取巧

    政策出台后,具体如何贯彻实施,各地又以什么样的标准执行,尚是未知数。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透露,对于商用车来说,最重要的是拿到产品的“身份证”,这样会导致一些车企将应对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检测上,如通过部分车型引进符合国Ⅳ标准的发动机以获取上市“通行证”,而主推车型的排放却未达到相关标准。对此,需要相关的监测部门严格把关,一方面加强审查,另一方面在车辆检测上从严把关。

   

    [认识误区]

    地方执行日期未定

    由于有些地方主管部门缺乏与车商进行有效沟通的渠道,导致有些地方车商对此政策的实施紧迫性认识不足,有人认为地方的执行或许会有迟滞,因而尚未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事实上,此次对不符合国Ⅳ排放标准的柴油车禁止上牌是一项全国性的政策,地方部门将与全国统一行动,因此没有任何延迟和通融的余地。

    柴油也实行国Ⅳ标准

    汽车排放标准和油品标准是比较容易搞混的两个概念,本次新政策只是要求柴油车达到国Ⅳ排放标准,而要达到这个标准,柴油须达到国Ⅲ标准。据悉,从7月1日开始,全国柴油将启用国三标准,国Ⅱ柴油将全面退出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的油品还不达标。

    地方标准与全国标准一致

    在执行时间及标准上,地方政府可能与国家不一样。由于各地的空气污染程度不同,在国家执行之前,有些地方政府就已经开始执行相关政策了。另外,在细则上,各地也不尽相同,通常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颁布不同严格程度的细则。

   

    [链接]

    国Ⅳ柴油车排放标准两度推迟实施

    即将实施的国Ⅳ柴油车排放标准是由国家环保部颁布实施的。早在2009年1月5日,环保部就下发了关于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方案征集意见的通知,颁布了《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 B 17691-2005)规定,确定了重型汽车将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上述标准的第四阶段排放控制要求(简称国Ⅳ标准)。

    随后,由于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制约,因符合标准的柴油供应不到位,国Ⅳ标准实施时间先后经历了两次推迟。2011年12月29日,环保部发布国Ⅳ标准有关事项公告,公告中强调,自2013年7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必须符合国Ⅳ标准的要求。

   

    [走访]

    主流厂家早有准备

    为达到柴油车国Ⅳ标准,一些车商几年前就在进行相关的技术储备。随着政策实施时间的临近,一些企业近期相继推出符合国Ⅳ排放标准的车型。

    福田汽车东莞同鸿店总经理韦国翊表示,对于国Ⅳ标准,福田汽车几年前就在着手准备。因为与国际顶尖的康明斯发动机及奔驰戴姆勒合作,并且在其他国家建有工厂,福田具备技术上的先机,并且不乏国际视野,因此能提前进行部署。目前福田商用车的产品体系中,符合国Ⅳ标准的占80%以上。

    同时,郑州日产、东风、庆铃、江淮等主流商用车企也早在去年就推出了符合国Ⅳ相关标准的车型,如郑州日产凯普斯达、东风凯普特等。许多经销商反映,由于该政策的风声由来已久,他们此前就有所准备,在库存上加以控制。消费者也并未因此新标准即将实施而抢购。韦国翊告诉记者,商用车的用户一般比较理性,通常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购车,因此投机行为不多。

    也有车商表示政策刚开始实施的初始阶段可能会出现产品断档的情况。东风凯普特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反应较慢的车企,由于以前一直使用国Ⅲ标准,要转为国Ⅳ标准,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在这个时间内(7、8月份),可能出现无车可卖的局面。

    柴油车价约上涨2万元

    由于国Ⅳ排放标准对发动机技术要求更高,成本也会增加,反映到车价上,大概会有2万元左右的上涨幅度。专业人士告诉记者,国Ⅳ标准与国Ⅲ标准相比,尾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降低了60%,为保证车辆使用过程中稳定达到的排放限值要求,保证车辆排放控制性能的耐久性,需应用更好的催化转化器的活性层、二次空气喷射以及带有冷却装置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等技术。对此有些车商表示乐观,因为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成熟及规模化效应的提升,相关成本会有所下降;同时,如果国Ⅳ标准强制实施的话,会淘汰一部分产品和技术达不到要求的车型,使整个行业更加规范,产品品质得到提升。


, 随着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国际原油定价体系出现微妙变化。美国页岩油气技术逆转了美国原油产量长期下降的趋势,美国原油开始进入净出口时代,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解除实施40年之久的原油出口禁令;而中国企业在迪拜现货市场大举购油,这引发国际原油定价体系中美两国力量的变化。

长期以来,尽管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原油进口大国,但对国际油价几乎没有发言权,更谈不上什么定价权。相关资料表明,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就会使中国的GDP增幅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

自186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能源定价权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的定价权属于大型石油公司。当时的消费者在买油的同时还可获赠煤油灯。第二阶段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定价阶段,随着全球原油需求快速增长,增长的那部分需求主要由OPEC来提供,甚至由其直接定价。第三阶段就是期货定价阶段。随着数次石油危机爆发,发达国家运用原油以美元定价的特性及金融化、期货化的操作手段从OPEC手中夺回原油定价权。原油的所有权与定价权分离,原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

油价断崖式下跌导致整个能源市场乃至国家间的定价博弈越发激烈。美国引导的这次原油低价倾销策略,把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三个重要的油气输出国推向了经济崩溃的边缘,也把欧佩克成员国拖累得很惨。而OPEC内部分歧以及沙特和伊朗的冲突升级,使OPEC对原油的定价权进一步削弱。

当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以及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亚太地区能源消费比例不断提升,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原油现货市场,同时也将催生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市场。在欧美金融市场占据原油定价主导权的传统体系下,国际原油市场出现了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叫“亚洲升水”。数据统计,从1993—2001年,沙特轻质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洲的价格平均高1.01美元/桶,与销往美国市场的价格相比,差距更大,有时达3美元/桶以上,甚至出现过直接从沙特购油运回中国国内,还不如按沙特给美国的价格先从沙特运到美国,再从美国转运到中国的价格便宜。
首页|公司简介|新闻中心|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成功案例|联系我们